%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

網劇《無間道》不是經典IP的改造品,好萊塢式的IP開發向來是影、劇同行|觀察

2017-03-13 娛樂獨角獸

近期,國內網劇市場上不斷被提及的一個詞就是“美劇”,超級網劇需要轉戰美劇模式需求突破的聲音此起披伏,也引發了我們的一些思考。曾幾何時,國內網路內容市場拋棄了傳統電視劇狗血的抗戰、倫理題材,逐漸形成新鮮多元的網路內容格局,並取得喜人成績;好景不長,隨著近日廣電總局對網劇的政策收緊,網路內容市場在與傳統題材差異化上失去一大流量競爭優勢,這也不得不推動專業人士開始提前思考,告別了野蠻生長之後,是時候在政策執行範圍下尋求新的網劇突破了。

毋庸置疑,這當然是對網劇市場的理性回歸,瘋狂的爆款紅利期過後,我們能看到的不能只是網劇廣袤的發展空間,更應該思考未來如何將網劇導向正確的發展道路。從2014年到2016年,網劇市場總流量翻了7倍,流量飆升的背後是產量降低,精准度的提升帶來了口碑的爆棚。據統計,2016年全網上線網劇186部,產量同比減少了104部。其中,視頻網站自製劇79部,將近一半,還有4部登陸一線衛視頻道,在當年熱播劇的網路口碑排行榜中,有6部網劇擠進了口碑榜前十。

那問題來了:在網劇行業逐漸回歸理性的背後,究竟有沒有IP運營量變產生質變的內在動因?市場熱捧的“美劇式超級網劇”能否成為趨勢和主流?這種所謂的美劇模式只是皮毛還是有依據的商業模式?

 

1 IP=挨批?好萊塢工業環境下的美劇其是電影的衍生產業

單純的”IP瘋搶“年代已經過時了,IP向內容方面轉型是必然的趨勢。以網劇為例,須在內容的播出形式、拍攝品質等方面做些的嘗試。

應該說,最近幾年,國內網劇在美劇的播出方式、美劇的品質以及盈利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效果。

美劇能拍得好,主要于得益於它的影視制度和人才保障。美國大部分電視劇都從電影IP中衍生出來,電視劇常常用的也是電影的敘事節奏和拍攝手法。

如美國電影《斷頭穀》,改編自美國文學之父歐文的經典作品《沉睡穀傳奇》。1999年,好萊塢天才導演蒂姆•伯頓首次將這部大IP搬上電影銀屏,將歐文的小說原著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該電影獲得2000年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2013年,倫•懷斯曼導演再度將斷頭穀進行改編,拍成了一部單季13集的美劇,也引起轟動,還獲得了66屆艾美獎。

在美國,電影IP改編網劇的非常普遍,如大家所熟悉的《冷血暴》、《魔術師》、《貝茲飯館》、《永無止境》等美劇無一不是改編自電影IP,致使美國電視劇產業,成為電影產業的重要衍生產業之一。一般的作者,往往在出售版權時,將電影、電視版權一起轉讓給製片公司。因此,可以說美劇和美國電影本身就是同質化非常高的。向美劇學習本身就意味著將好萊塢電影工業搬到網劇平臺上。

美劇和好萊塢電影一樣,都是採取製片人中心制,劇組的核心是製片人,核心的故事情節本身就是買點,因而美劇敢於大量起用新鮮演員,時下較火的網劇如《餘罪》、《太子妃》、《滅罪師》等,也無一不借鑒美劇的這一特點,才得以驚豔到觀眾。另外美劇的拍攝節奏、故事情節的跌宕、緊湊和幽默感、15-18人的編劇團隊等等,都在上述網劇中有不同程度的體現。

2015年11月底愛奇藝自製網劇《替身》,這被認為是第一部中美合作網劇,也是中國第一部當代商業諜戰劇。劇組乾脆就請來美劇編劇來介入創作。電影人白羽、陳迅擔任故事原創、編劇和導演,他們都有海歸背景,美劇編劇Kamran Pasha(美劇《尼基塔》、艾美獎提名美劇《危機四伏》的編劇),美國導演BrentonSpencer作為創作顧問。這一嘗試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第一,無論是美國電視還是電影,技術上必須達到2到3分鐘一個beat,就是“故事點”,通常一集美劇有20個“故事點”,兩分鐘一個有張力的情節點,這是行業標準;第二,就是每一個場景都需要有懸念、有衝突,每一句話都是有用的,跟中國電視劇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兌水”,每一個故事節點都有緊湊感。

當前,在國內,電視製作群體和電影製作群體有明顯的界限,重合度不高;比較而言,美國的電視和電影製作群體更接近,界限更模糊。就是目前國內電影的平均製作水準也要高於電視劇,更遑論從美劇和好萊塢電影中吸取經驗了。

 

 

2 想要對標美劇,未來超級網劇還需更多專業模式支撐

說到網劇,人們馬上就會想到將電視劇放到網上播出,其實,這只是中國網劇之前經歷的一個階段,而電視劇的網劇化只是解決了平臺轉換的問題,充其量只能算作2.0版本。

近兩年,一些內容豐富、製作精良、畫質優越、播放人性化的網劇不斷湧現,許多超級網劇一經上映,就受到網友們的追捧,已明顯取代和超越了傳統電視劇的播放。舉個例子,2014年大熱的《盜墓筆記》,2016年熱播的《餘罪》等都屬於這一類新網劇。

以2014年的優秀網劇《盜墓筆記》為例,它採用優質電影班底進行拍攝,借鑒《紙牌屋》的製作模式,採用大資料的運營及特效,創造了許多想像空間。這都打破了網劇和傳統電視劇的界限,向國際製作水準看齊,從此中國網劇進入了美劇模式的超級網劇3.0版。 

中國網劇3.0版的主要特徵就是:將網劇的美劇化、或者將拍電影的理念帶入到網劇製作中。那它將給觀眾、投資人帶來什麼呢?

首先是觀劇週期的改變,未來,很少再有人花時間去看冗長拖遝的電視劇,人們需要的將是集數更短、劇情更緊湊、品質更高的網劇。網劇3.0版將改變過去日播一集、兩集的做法,改成周播、季播的模式。

比如此前在愛奇藝的《畫江湖之不良人》、《無間道》,就採用了周播形式,而早期爆紅的網劇《屌絲男士》就是季播模式。

品質的優化,成本的提高,必然會對視頻網站盈利模式形成倒逼機制。以前只靠流量和廣告為生的視頻網站,還可以實行收費播放的模式。而觀眾支付的前提必然是品質較好的網劇,這樣就形成了有效的支撐迴圈,助推了品質的優化。

另外,“IP+明星”的戰略將會過時,取而代之的將是需要大量的引入影視專業人才,將網劇拍成電影的質感。未來網劇大製作會有電影人的加入,影視融合也變得較為可能。    

 

3 影、劇同行,網劇《無間道》開啟了中國的好萊塢式IP開發模式

與美國電影、電視IP之間經常互換借鑒、改編衍生所不同的是:中國電視及電影間壁壘仍森嚴,人才稀缺。除少數幾部如《西遊記》偶然從電視跨界到電影之外,很少有從電影跨界到電視的。

愛奇藝推出的網劇《無間道》,就是國內電影IP改編網劇的典範。

該劇的上線,足以證明,愛奇藝在電影IP運作上的野心和擔當。

從產品的角度來說,改變用戶習慣的行為往往存在極大的風險,而經典雖能討巧,但也很難突破。這時候,既要保留原汁港味畫風又得有創新變得風險性極大。

愛奇藝選擇了保留原作主題、模式、風格,卻在劇情上講了一個新故事;人物架構上繼承影版雙男主的設定,拉來資深老戲骨劉松仁、TVB三屆視帝羅嘉良出演,兩位主角參與著一個又一個的警匪博弈和情感考驗,還有“大佬韓琛”曾志偉回歸,多反轉、強情節、快節奏的港片風格是該劇在繼承電影精華過後的再創新,在行業內形成了典範。目前網劇《無間道》正在熱播,口碑的深度發酵收穫用戶的認可,豆瓣網友評分實現穩步上升,這也間接印證了愛奇藝在IP影視化後進行網劇再開發的成功實踐,或者說是對好萊塢式IP開發模式的成熟運用。

近些年,愛奇藝在深耕內容精品化的同時創新差異化排播模式,由此前《廢柴兄弟》的探索到2015年《盜墓筆記》的刺激,再到《老九門》的模式升級,口碑爆款的頻出無一不印證了市場對愛奇藝純網生態模式創新的認可,也進一步印證了愛奇藝平臺強大的運營實力。此次劇版《無間道》將平臺實力與IP價值雙重優勢相結合,是愛奇藝對優質內容的全新開發,也是對網路劇商業模式的多樣性探索。

 

[轉載騰訊通訊 :2017-03-13 娛樂獨角獸 ]  

Back
Copyright © 2017.中華民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本站的第 位貴賓!